自2018年9月16日,“文化部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刺绣培训已经进行了近二十天的学习。在国庆长假的金秋时节,黔东南秋高气爽,迎来了旅游旺季,来自各地的广大学员没有受到干扰,她们继续完成着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刺绣技艺实践。
粟周榕《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主编出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1)(2)(3)》等
粟主任从黔东南州非遗基本现状,非遗发展,传承人群培养,技艺传承等方面讲解了非遗保护。广大学员不仅体会到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也强化了大家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并对从事传统手工技艺充满了信心。
俞帅《服饰与刺绣》
非遗传承人,百家布衣第四代传承人,义乌十佳设计师
他讲到,在当代服饰和服装设计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日新月异,人们对刺绣服装的偏爱也由单纯的欣赏刺绣工艺到刺绣与款式的完美结合,所以创造性思维、想像力、传统图案、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尤为重要,随着时尚的需求越来越广,现代服饰刺绣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
苗侗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苗侗民族人民在生活中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异常珍贵的文化产物。它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工艺特点靓丽的色彩和反映苗侗民族多姿多彩文化生活的各种图案,将现代服饰的设计和传统元素相结合,必然会有非常好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高成春《黔东南民族刺绣技艺制作》
非遗刺绣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黔东南州首届“百佳绣娘”称号,从事刺绣行业三十余年。
她讲到,苗绣的图文是写意的,没有写实。每件衣服图纹都代表着苗侗民族对自然的敬意,苗绣的针法多,变化多种多样,绣娘把自己的寄托和祝福都融入到了作品中,每一件作品都透着绣娘的内秀和灵感。传承苗侗技艺,既要沿用“古法”精雕细琢,也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苗绣是苗族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是苗家的文字,传承好刺绣,非常重要。广大学员要学会刺绣造型的基本技巧,学会了多种苗绣技法,又要了解到苗侗刺绣的现状及价值、以及苗侗刺绣衍生品的时代特征和现代艺术市场现状。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培训组,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广泛交流,注重技能实践,让专家、大师与学员近距离接触,让课堂与市场密切联系、让非遗活态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并肩前行,不仅增强了学员非遗文化保护意识,而且强化了基础,拓宽了眼界,激发了创新意识,并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