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刺绣培训继续进行。在为期一个月的研培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完成了大部分的理论课程和刺绣基本技法。
滕静蓉 非遗项目州级传承人
滕静蓉,湖南湘西人,从事国家级苗族挑花,非遗项目州级传承人。2014,数纱作品《蝴蝶方巾》获泸溪县“中国梦.我的梦”文艺创作征稿挑花门类一等奖,2015年,参加由 21 世纪经济报道和渤海银行组织的“第三届中华非遗手工技艺传承设计大赛”,作品《苗族数纱围巾》荣获三等奖;2018年3月,参加中国美术协会举办的第53届“金凤凰”创意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参加这次培训,杨科礼老师讲授的《苗绣历程》,刘忠兰老师的破线绣技法,诠释了刺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让我受益匪浅,课堂上我见识了很多苗族绣种,这次能够和其他优秀传承人一起学习,很荣幸,很开心。
周开敏
周开敏,今年50岁,从事刺绣几十年,擅长平绣。
我特别喜欢刺绣,在刺绣中寻找美,寻找自身修养。杨科礼老师和高成春老师的锁宝绣、皱绣、平绣、辫绣等,功底特别好,针法特别犀利,让我真实感受了“润泽或粗犷,洒脱或朴华,巧手绣出幸福”。作为一个传承人,我觉得自己学的很少,我希望自己的刺绣能够得到更多的升华。我们在刺绣中找到自己价值的同时,深知传承责任的重大,一定要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黄贤梅
黄贤梅,贵州省道真县人,苗族刺绣县级传承人,道真县职业高级中学、县老年大学外聘教师。《菊花枕套》刺绣作品2003年被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收藏,《刺绣筒裙》被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收藏。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巩固了我很多的针法,在刺绣的认识上更加深刻,了解了很多关于苗族的故事和苗侗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会把刺绣技艺继续传承和保护下去。
李智
李智,贵州遵义人,创作了《麦田里的幻想》、《白月光》、《江南的春天》等多篇诗词。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受其熏陶,对刺绣也特别喜欢。
我觉得文学和刺绣是分不开的,那些精彩的图腾,是我们对美好、祥和生活的期望,一针一线的情怀,传承着一个民族思念和向往。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在寻求发展的同时,要与现代元素对接。这几天学习的色彩和基本素描对我的刺绣帮助很大,“以针代笔,以线润色”的构图方式,是一种将绘画和刺绣高度完美结合的艺术。很感恩能够来的这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好好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不辜负国家对非遗的重视,把自己学习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喜悦。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