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是立足国内民族传统工艺,抢救、挖掘、以及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做好该专业的传承工作。其次是开发和拓展民族传统工艺,加强产品的创意设计,使传统工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放异彩,沿续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培养既能了解和继承传统手工艺又能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综合素质人才,具备传统手工艺技能和现代设计能力,掌握创意设计核心技能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能从事现代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等岗位工作,专业技能精湛、创新思维活跃、传统底蕴深厚、制作技艺工巧的本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其次,走产学研合作的办学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实现多种产学合作办学形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双师型教学人才的培养,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实训课程的开设力度。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让在校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必须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证的考试才能毕业,工艺品专业的技能工种有手绣制作工和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双证毕业。
专业技能考评机制由学校组织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骨干教师等根据工艺制作要求和工艺品最终效果拟定侧重学生实践操作的相应考评标准,对学生设计制作的工艺品实施考核等。
二、专业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与中国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先进,越来越多的工艺品、手工品、传统工艺越来越被大家丢弃,以至于出现中国各大传统工艺品越来越后继无人的状态,甚至有些工艺品开始失传。我国传统手工艺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目前工艺品美术专业主要分为三个方向:蜡染、银饰、刺绣以及服装设计。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来进行口传身教式教学,明确教师的责任,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大对双师型教学人才的培养,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实训课程的开设力度。
(一)以师徒制为主的“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
以师徒制为主的“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业作坊化生产教学+工厂标准规模化生产教学。
以“分阶段,递进式,系企互动,共同培育”方式推进教学。具体培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段(半年)、专业实践实训段(一年半)和顶岗实习与就业段(一年)。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工作和学习相结合,融教、学、做一体培育,设立生产性实训工作室,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的系企互动合作机制,注重校内工厂实训化,校外工厂教学化,理论结合实践,校企共同培育,达到“双重培养”的目的。
(二)以工学交替为主的“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模式。教师首先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演示、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学生或专家进行评价。
通过“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或同步或交叉,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其中学生动手训练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三)建设“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工作室”课程
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心在学院的平台上,建设工作室,以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工作室为基础,建设银饰实训生产工作室、雕塑实训生产工作室、刺绣实训生产工作室和蜡染实训生产工作室,形成“一师一室一品类”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课程科目内容与项目实务、高校与行业企业、教师与行业大师、理论与实践等,实现多点交叉融合。在工作室中,组建行业大师、工艺师与教师为一体的教学团队,教授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绝技绝活。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工作室系列课程,根据工作的实务设计制作流程,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配备教学师资。
(四)完善“实务设计制作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内容
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包含银饰、雕刻、刺绣、蜡染等专业方向,既有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又有现代化、工业化的推新,各专业方向之间既有造型艺术的通识基础,同时各门类对人才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
通过对工艺美术行业与小专业方向相对应企业的调研,并参考相关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学院毕业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在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双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归纳出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专业银饰、雕刻、刺绣、蜡染等专业方向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并将之与各方向专业相契合。
(五)以“主题教学法”为切入,实施“项目+主题”的教学方式改革
实施项目引入,主题教学法贯穿的工作室制教学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将社会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引入教学,以此为主线,按照工艺流程的工序,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综合运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项目化运作,紧密联系专业、职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围绕设定的项目目标,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同时学习学科知识点,最终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不同的项目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知识储备要求,人文的、技术的、语言交流的、文字表达的、自然科学的等等,各知识点形成相互链接、相互促动的关系。
课程的教授以主题教学法为主,要求学生紧紧围绕项目主线,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集相关学科与多门课程为一体。学生学习并掌握基于实际、有感而发的原创性表达方法和综合研究的工作方法,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目标。
以“师徒制、工学交替”的“双融合”课程体系
立足工艺人文属性,强化文化综合素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职场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建成双融合课程体系。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植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各小专业方向面向的相关行业多为文化创意产业,这决定了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需兼顾艺术人文和工艺创新,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思维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全面育人,育全面的人”贯穿始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通过素质育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培养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能力与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从人文的角度,使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生认同、自豪和责任感。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专业风格,树立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新型工艺美术行业人才。
三、教材体系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正在组织大家编写校本教材。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我系共有工艺美术品设计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专业,教师授课采用多媒体互联网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在教室和实训室都安装有多媒体投影仪设备,满足学生能看到设计前言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当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配合,很好的完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