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从染坊学徒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吴元新教授主题讲座
作者:吕昌清 来源: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 发布时间:2025年3月30日
2025年3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名誉馆长吴元新教授应邀来我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做专题讲座,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党总支书记潘恒志主持,系部师生共计四百余人参加。
吴元新教授从“家族传承、染坊带徒、院校教学、收藏建档、出版研究五个方面来分别阐述了自己从蓝印花布染坊学徒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之路。他从染坊学徒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经历,不仅展示了一位工匠的坚守与执着,更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广大师生被吴教授对传统工艺的坚持所深深折服。吴教授认为非遗传承除研习自身技艺外,还要和其他工艺交融借鉴、相互学习,需要钻研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通过不断地钻研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才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吴教授在注重工艺研究、技艺传承的同时,也在对蓝印花布进行抢救性保护,吴教授及团队成员通过走遍全国1300余个蓝印花布乡镇,共抢救收集蓝印花布古旧实物6万余件,整理纹样20多万个。出版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民间传统印染技艺》等10余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吴教授在讲座中强调:非遗传承“不仅仅要传承古老技艺,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要与社会与时俱进,吸收传统技艺精髓,让非遗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吴教授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很多精美的非遗文创作品,包括《年年有余》、《喜相逢桌旗》、《青出于蓝》蓝印花布系列作品等,其中也不乏许多跨界设计,不同质感材料相结合的作品,吴教授的蓝印花布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深受国内外艺术界的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更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古老的蓝印花布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他的努力让蓝印花布从民间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技艺。
最后,讲座到了提问环节,师生纷纷举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吴教授为师生进行了答疑解惑,大家对蓝印花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吴教授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案例,让老师和同学们深受启发。通过本次讲座,老师和同学们对蓝印花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吕昌清
审核:冉 丽
校对:张 刚
监制:潘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