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实践教学>主题教学>详细内容

主题教学

探究传统村落 创新不离根本 我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师生开展首次 校外文创实训教学

来源: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 发布时间:2018-09-21 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杨福东       摄影:杨福东

  为了更好地实现美术工艺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2019届毕业创作项目工作组制定以“多彩黔景,创艺银绣”主题开展校外文创实训教学,研发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精品,毕业创作项目工作组教师组织2016级中、高职学生一行49人赴雷山县朗德、报德、麻料、控拜及台江施洞进行为期5天(2018年9月9—13日)校外文创实训考察。

第一站:雷山县郎德上寨

  2018年9月9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师生来到中国传统村落-郎德上寨考察学习。当地苗民服饰以长裙为特征,人称“长裙苗”,山寨下的风雨桥保存完好,清澈溪水绕寨而过,四周青山围绕,木吊脚楼外挂满了玉米和辣椒。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贵客进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欢迎仪式还有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

在这之后,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长袍马褂,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签场。场上铜鼓高悬,青年乡民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铜鼓舞……随后师生参观全村传统刺绣、银饰、蜡染工作坊,同学们看到了工艺品的发展潜力,对工艺品产品创意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一站郎德苗寨的考察学习也在随着歌舞中,欣赏刺绣、银饰、蜡染、风景,这样中度过。f3448c46cf7e49069c34bd8e850b8364.Jpeg

朗德上寨考察合影

bafdc64045d74a908492c9ced1bfbf81.Jpeg

第二站:雷山县南猛村

  上一站刚经过有美酒,美景,歌舞的郎德苗寨,当同学们还沉迷在如诗如画朗德苗寨时,一路随着美景就到了芦笙之乡南猛村。

  南猛村享有“芦笙舞艺术之乡”的美称,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浓厚,民族歌舞盛行,这里家家有芦笙,男女老幼能歌善舞。南猛芦笙舞曾代表中国到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以其古朴高昂的芦笙舞曲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苗族文化魅力,第一次把芦笙艺术带到国际舞台,因此回国后南猛村被文化部命名为“芦笙舞艺术之乡”。南猛村还于2002年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列入《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村寨。被联合国专家列为“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关系项目村”。

e14d73a8892542ef83599039f4f36865.Jpeg

  村委支书详细介绍南猛村后,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跟着村委支书走到芦笙博物馆。芦笙博物馆是一栋很古老的吊角楼,一共两楼,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去参观。由于我们人数比较多,每次进去参观分为两组,一组在外面拍照,一组进去参观,就这样轮流换着来。芦笙博物馆的芦笙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还有村寨里的银饰,刺绣。

  参观了芦笙博物馆后,各式各样的芦笙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收获很大。芦笙之乡启发了许多灵感,希望后期能打造出更多与芦笙有关的旅游工艺品。

f18149e7427943258cc4bd80a8c2d47e.Jpeg

第三站 朗德镇报德村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报德苗学书院和报德村两委与我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合作,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在刚刚挂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基地报德村实训教学两天(2018年9月10—11日),第一天报德负责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村寨风俗风貌,同时讲述了枫树与蝴蝶妈妈的传说故事。

bd512c39e9314464b50171ddf9cb7b3a.Jpeg

第二天省级苗绣传承人任秀芬给我们讲解了穿在“身上的史诗”——苗绣。苗族的服装是由祖先们的战袍改变来的。最初的苗族是母系氏族,婚嫁的时候也是男方嫁到女方家里,苗族服装也是男生的嫁衣,上身穿苗服,下身穿黑色的大脚裤。在经过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一习俗才改成中国的传统婚嫁习俗,由女方嫁到男方家,男生的嫁衣才变成女生的嫁衣。苗族也是追求美的民族,他们觉得女生穿黑色的大脚裤出嫁不好看,才慢慢变成了裙子。苗衣从领口开始讲究,设计领口时必须把脖子漏出来,据说这样才能看的出年轻的男女是美是帅,服装由一块一块方形的刺绣和银饰组成,因为据说这样在打仗时才能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衣角下方的纹路则代表祖先们在战争时代淌过的河流,有几条纹路就代表淌过几条河。鞋子也是有典故的,苗族的鞋子是根据祖先们在战争年代穿的草鞋来进行改变的,鞋头加一个布条是为了提醒子孙后代要时刻牢记祖先们辛苦换来今天的安稳。

苗绣中有许多纹样,记载了苗族有关节日、图腾和英雄的信息,以及苗族先人几百年来的迁徙史。苗绣中常用的水波纹,就是苗族祖先跋山涉水,度过长江黄河,最终落户于西南的象征。

 

86f4c46cc7554e228a79142dfca7ec40.Jpeg

省级苗绣传承人任秀芬给我们讲解苗绣的历史

a32c6690f10646868eb66e45c4883fcf.Jpeg

308c2cbaae174e6caaf0e9521110ab36.Jpeg

省级苗绣传承人任秀芬传承人作品

第四站 西江镇麻料村

9月12日,师生来到麻料银饰村考察实训,麻料村民数百年来世代以加工银饰为生,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麻料银饰以精湛细腻的浮雕、拉丝工艺为特色,兼具美观和实用性。以麻料银饰为代表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54dd1db9a854087921097517c47c177.Jpeg

师生与麻料村银饰传承人在博物馆留影

5070e2407d554c18921b41c1b7461319.Jpeg

师生向银饰传承人取经

  到麻料村博物馆后,同学们看到银饰师傅正在示范银饰在做成成品之前都要经过种种工序,同时还参观多家银饰工坊,受益匪浅,有的同学亲自动手从熔银、锻打、下料等个个工序试了一遍,才发现自己在银饰方面有许多不足,还需下功夫,才能到达手艺缔造美好的目标而奋斗。

第五站 台江县施洞镇

9月13日,正当我们沉迷在银饰技艺的时候,我们已经踏入了台江县施洞镇,这里因民族风情享誉海内外,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举世闻名,苗族飞歌蜚声艺坛。此外,施洞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和手工艺品,有蕴含苗族特色文化的手工刺绣。

我们首先到县级苗绣传承人刘秀发店铺中,她给同学们口述了自己的经历,没有文化知识,靠着自己的刺绣技艺改变自己的生活。据了解,州级苗绣传承人吴兰也是这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吴兰到我们学校参加刺绣非遗培训后,运用新知识新理念研发旅游工艺品,走出施洞,创立自己的公司,并与多家企业合作。随后,我们参观苗族研究博物馆,了解苗族文化一些脉络,苗族刺绣的工艺的精巧,开阔了视眼。当地刺绣传承人从刺绣图案的故事与刺绣技艺进行一一讲解,银饰传承人从简单到复杂工艺进行示范,苗侗村寨诸多文化及元素不断扩宽的创新思路。

4902f4857e4d44fe803e1badc990c929.Jpeg

ab9654ff7e744dfbb0e7d7c0f2cd17ad.Jpeg

传承人作品

  经过5天文创实训教学,同学们深刻的理解了“多彩黔景,创艺银绣”这一主题内涵,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践行用手艺缔造美好的理念,开启自己的创意创新创作之路。

 

 

 

 

 

【打印正文】